close

常聽老闆(複數)說:「網路世界,只有第一,沒有第二,搶第一的要素,就是時間、時間、時間!」



強化論點通常是「你永遠不知道(隱性)競爭對手,什麼時候會推出類似的產品....」



寧要員工爆肝死,不要老闆回頭遲?











想起了兩個「後來居上」的例子:



1. Hemidemi vs. Funp



兩個都是 social bookmark 為本質的服務,以圖表來看,07 年 10 月是 Hemidemi 與  Funp 的死亡(黃金)交叉。 Hemidemi 成也政治論述、敗也政治論述,  Funp 則在 UI 、點數、衛星服務(除推推王之外)勝出,戰情急轉直下。



社群操作是一件很細膩的事情, Hemi 選擇少數政治狂熱者的激情,反應遲了、市場掉了。以為警惕。











2. buboo vs. plurk



這兩個都是微網誌, buboo clone 自 twitter ,plurk 也 clone 自 twitter,但多了時間軸(UI)、Karma(ranking) 的區隔。



微網誌初期的使用集中在網路重度使用者,這個族群對英文資訊的消化不是問題, buboo 要成為 twitter 的繁中版分身,看來市場的思索沒有很完全,況且 twitter 還多了許多 extension 的選擇,這對網路成癮者更有吸引力。



而 plurk 的視覺化,目標是中度網路使用者的族群,雖說它是外來服務,微網誌百百款,但辨識度建立了,使用者也就來了,雖然就線圖來看有些顛簸,但是還是向上攀升中。



無名也有了微網誌嘀咕,對的就是輕量使用者了,不過初期以內容看來,不太像微網誌,反倒像留言板、或替代長在 sidebar 的留言板 badge









[ 小結 ]



對的時間點重要,但是對的產品更是重要!尤其在產品複製快速的網路世界裡。

區隔出(技術/品牌/使用性...)差距,才有利基。



哎,說來話頭長長長....

高度、角度、敏銳度、團隊成熟度....造就不同的思考邏輯,就----溝通吧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iya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